中国剪纸艺术的历史非常悠久,据考证,剪纸起源于中国汉代,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;也有人说,剪纸源于春秋战国时期,当时人们用金箔、皮革、绢帛等材料剪刻纹样,后来成为。最早的剪纸作品是北朝时期的五幅团花剪纸,最早的剪纸多是用于祭祀和装饰墓穴的物品,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艺术,广泛应用于节日、婚嫁、生育等各种场合。
其实,在造纸术没有出现的时候就有了剪纸的雏形——如从陶瓷瓦罐上的花纹、铁器、铜器的镂空等都可以看出剪纸的雏形。当然,剪纸的雏形最早也可以追溯到商代的金银薄片镂花,也可以看作是汉代墓砖纹饰的延续。
陶瓷瓦罐花纹
铜器镂空
镂花
后来,真正意义上的剪纸艺术在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,唐宋时期大发展,形成了多种风格和技法。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,唐代有“剪纸为小幡”的记载,唐代时期,剪纸已经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,不仅流行于民间,也受到皇室贵族和文人墨客的喜爱。宋代是我国造纸的成熟时期,纸张种类繁多,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,促进了剪纸艺术的发展。明代剪纸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;清代则是民间剪纸的鼎盛时期。
剪纸是中国汉族传统的民间艺术,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。2006年,剪纸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在国家大力宣传和保护下,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、动画等新兴领域相结合,在国内外展现了新的活力和魅力。
三、 剪纸艺术分类
根据材料、工具、技法等不同因素,可以将剪纸分为以下几类:
- 红色系列:这是最常见也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类剪纸,主要使用大红色或其他暖色调的彩色或金银箔等材料,在节日或喜庆场合张贴在窗户、门楣、灯笼等处作为装饰或吉祥物。
- 黑白系列:这是一类较为简约而高雅的剪纸,主要使用黑白两色或单色调淡雅素净的材料,在平日或文化场合摆放在桌面、屏风、画框等处作为陈设或赏玩品。
黑白生肖剪纸图
- 彩绘系列:这是一类较为新颖而丰富的剪纸 , 主要使用彩色或涂颜色的材料,在剪刻后在剪刻后再用彩笔或水彩等工具进行上色,使作品更加生动多彩。这类剪纸常用于儿童教育或艺术创作,如《彩绘剪纸十二生肖图画书》就是一套以彩绘剪纸的形式,介绍了与十二生肖有关的神话传说、民间故事、成语谚语或民间习俗的图画书。
- 剪刻系列:这是一类较为复杂而精致的剪纸,主要使用单层或多层的同色或不同色的材料,在剪刀或刻刀的配合下,运用各种技法如折、叠、插、穿、缝等,制作出各种形态和图案的作品。这类剪纸常用于展示个人技艺或表达深层含义,如《动物花卉(彩绘剪纸)》就是一幅运用了多种技法和颜色搭配的精美作品。
中国各地的剪纸风格有很大的差异,主要可以分为北方剪纸和南方剪纸两大类。北方剪纸民俗气息浓郁,率性简洁,代表地区主要是山西、陕西和山东。南方剪纸讲究线条,构图复杂,代表地区主要是广东、福建和江浙一带。